主页 > 基础教育 > >
5周年繁华背后,编程猫的近资本远教育
半个月前的六一儿童节,编程猫在深圳举办了成立5周年的庆典。创始人及CEO李天驰回顾了编程猫从0到1的产品成长历程。5年来,编程猫无疑是编程培训行业备受资本青睐和最“吸金”的企业之一,共计获得10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到12.5亿。最新的一轮来自2020年4月,招银国际领投的C+轮融资,金额达2.5亿元。然而与风光无两的融资消息、周年庆典一样沸沸扬扬的是却是编程猫屡次违规的翻车新闻。让人不由困惑,到底哪一面才是编程猫的真实面貌?
其实资本推动狂奔的创业列车下,这些品牌所做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精致利己主义”的选择。
一、违规的课程
新兴的少儿编程培训行业,是教培行业的风口和新赛道,却也是众所周知的烧钱大户,依靠资本野蛮生长。一度人均近万元的高昂招生营销成本,离预期还有较大差距的渗透率和低续报率,导致其无法依靠自身业务循环造血维生,只能依靠资本的“输血”生存。编程猫的学员数从2018年的320万到2020年的3147万,两年时间里几乎10倍增长,规模飞速扩张的同时,也不难测算,编程猫的“烧钱”体量。对于资本的重度依赖,加上资本讲求投资回报的天性,双重重压下,编程猫的违规行为屡见不鲜。
2020年5月6日,四川成都郫都区教育局对全区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联合验收,并发布了《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关于无教育培训资质公司、个体、社会组织第一批名单的公示》,编程猫因“无证无照或有照无证等不具备教育培训机构资质”登上黑名单。
同样在2020年5月,《商业观察》媒体发布报道,称家长反映编程猫“猫腻”不少:收费、课程时长均涉嫌违反教育部规定。编程猫收费“课时包”60-100课时,学习时长为6个月到 1年不等,严重违反教育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中“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的相关规定。”
二、血亏的“加盟伤”
无办学资质却开班设课,超时长超标准违规收费,这些举动的背后都能明显嗅到品牌对于“金钱”的追逐气息。而去年下半年闹得不可开交的违规“加盟”更是如此。
加盟招商,是品牌回笼资金的最快方式。编程猫一签3年的“加盟”合约,更是能够回笼高达几十万元加盟费。然而编程猫其实并没有获得商务部的“特许经营备案”,这意味着线下的加盟店全都是其违规操作的产物。更令“加盟商们”愤慨的是他们不但没有获得编程猫承诺的师资、教研等方面的支持,还被品牌的线上课程导流走辛苦招来的线下生源,自己沦为品牌的地推,血本无归,成为众多加盟商挥之不去的“加盟伤”。
三、“自圆其说”的NCT
在资本的重压下,为了亮眼的数据和漂亮的故事包装,不仅内部运营和外部加盟招商可以违规,甚至连衣食父母——消费者也可以成为其“收割”的对象。
作为编程学习检验的出口,等级考试在学员和家长心目中可谓是神圣而权威的象征。2019年11月清华大学领衔研制了《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团体标准,编程猫作为少儿编程企业参与了该标准的制定。然而在这一套标准下却诞生了两个考级。其一是一级单位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的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评(CPA),考级内容为Scratch 1-3级、Python1-4级,权威性和普适性高,适用于全国小创客。而另一个则是编程猫联合二级单位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培训中心共同推出的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NCT)。编程猫参与了考试系统、课程体系、教材的标准符合性认证工作。
然而在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NCT)推出后,大家才赫然发现,其一级到三级的图形化编程考试,其实考的是Kitten,一款编程猫自主开发的简易版初级图形化编程语言,而不是世界范围内通用的Scratch编程语言。也就是说,NCT从考试标准制定、到考试的内容、再到考试操作界面,包括平时的样题练习,全是编程猫自演自导,自建自评的,其实相当于一个内部测试。家长们在缴纳了300元报名费后即使通过考试拿到等级证书,也依然不具备通用性,也无法对标通用的Scratch编程水平。只是编程猫自行研发的简易版编程语言的考试成果。如果要参加具有普适性的少儿编程等级考试,就需要再另外学习Scratch语言。对于家长来说不但浪费报名费,而且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成本。这种看似具有光鲜亮丽名头的等级考试背后的真相让人不禁质疑它到底是李逵还是李鬼?但说到底,不过也是资本压力下催生的新“收割”行为罢了。
四、唯绩效的管理,悲愤的员工
正所谓,成也资本,败也资本。当一个教育品牌被资本“挟持”时,就连内部管理都走向变形。有网友说,编程猫管理层能力有限,被资本绑架非要高速扩张,带来的各种隐患堆积,编程猫“no fun go die”的企业文化彻底毁掉了。而在某互联网职场论坛上,一位编程猫员工爆料自己同事直接在公司大群点名骂了老板,在其列举的“没有人给我说过15天不开单要开除。没有人跟我说过每天必须有两个到访才能拿到新人1000元的绩效”的种种槽点中,我们看到唯绩效主义的管理模式,早已背离了一家教育企业的教育初心。
所有伟大的品牌和企业都是熬出来的。商业环境下,他们的每一步,艰难却坚定,或许缓慢,却稳当。在市场规律下,创业初期的野蛮生长更需要正确的选择。这更多意义上是对企业创始团队的考验。在资本面前,如何借助资本获得发展,而不是被资本挟持和绑架。作为一家教育属性的企业,更是如此。他们的选择必须是智慧的,知是非,明善恶,他们的坚持则需要勇气,守底线,不动摇。创业企业,竞争壁垒需要一步步开疆扩土式的构筑,而非故步自“丰”式的野蛮生长。
编辑:晨晨 关注他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