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在乌镇圆满落下帷幕
来源:全球教育报道网 作者:意超 发布时间:2024-08-23
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2024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于8月20日在乌镇圆满落下帷幕。大赛17个正式赛项共产生一、二、三等奖9600余名。组委会在闭幕式上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本届大赛针对特教儿童和乡村中小学生的邀请赛备受关注,组委会表示未来将推动“义教之光”等公益赛事的普及。
2024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桐乡市人民政府承办,主题为“科技少年 筑梦未来”,于8月16—20日在乌镇举办。大赛主赛场设于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另设三个分赛场,分别位于浙江传媒学院乌镇校区、桐乡市技师学院和李宁体育园。大赛期间,组委会成功举办了“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发展研讨会”。桐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国电子学会科普培训处处长王娟等出席了大赛闭幕式。
本届大赛全国共有22万多名青少年参与报名,人数同比增加逾80%;经26个赛区初、复赛选拔,参加总决赛的选手约15000名,同比增加50%;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中国电子学会科普培训处副处长、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杨晋认为,本届大赛吸引了超过22万名中小学生热情参与,为学校育人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搭建了桥梁,促进了区域中小学生科技素质提高,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推动了青少年数字化技术、意识、思维水平的广泛提升,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本届大赛共设置四大类19个不同主题的科普性竞赛项目,包括三个正式赛类别和一个定向邀请赛类别。正式赛包括智能应用、算法思维、自主创新三大类17个赛项,竞赛项目包括智能运输器开源挑战赛、开源鸿蒙工程赛、电子创新设计赛、水中无人系统挑战赛、火星生存挑战赛、天工开物挑战赛等项目。定向邀请赛有2项,以面向乡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群体的信息技术水平验证为主,包括共享蓝天实物编程邀请赛和“义教之光”智能普及赛,采取邀请报名方式,不评定获奖结果。“通过这些竞赛项目的比赛,充分激发了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杨晋说。
大赛总裁判长潘克明总结认为本届大赛突出了三个特点。第一是大赛所设的4大类竞赛项目紧紧扣住了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的方向;第二是大赛的活动和项目的设置及学校和老师的工作,都特别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导向性,即创新性;第三个特点是体现了对特殊儿童的关爱,邀请特教儿童和乡村中小学参与比赛活动,还专门为他们设置了一些实物的编程。“这些项目设置为特殊儿童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的平台、融入社会的平台,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潘克明说。
关于大赛的未来发展,杨晋表示,大赛将积极落实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战略,推动国家人才自主培育发展。首先,大赛将与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关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均衡提升;另外,将强化科普公益协同,关注乡村振兴中青少年普及培养,推动“义教之光”等公益赛事的普及;还将加强对自主可控与国家安全的关注,鼓励基于自主芯片、自主软件的赛项设计,让青少年树立科技自信,关注国家安全。
桐乡市副市长吴建华在闭幕式上表示,桐乡市正积极推进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建设,构筑互联网教育新高地,并开展“青少年科创科普(乌镇)集聚区”省级科普创新示范试点工作。通过积极引进和承办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等大型赛事,有力推动了青少年科创赛事的集聚。本次大赛期间还揭牌成立了“中国电子学会桐乡市服务站”。
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是“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重要赛事之一,入围“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是首批教育部“白名单”竞赛项目。大赛旨在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培养钻研探究、创新创造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科研潜质和创新精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大赛自2013年始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届,获得第二十九届、第三十届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优秀活动奖》和《特别贡献奖》。作为以展示青少年数字素养为目标的全国性中小学生科普竞赛活动,大赛始终坚持“开源、开放、公益、创新”的办赛特色和科普公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