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考试频道 > >
疫情之下的特殊高考,看懂它就看懂了今年的新趋势
今年的高考,很可能是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最特殊的一届。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高考被延后30天。更特殊的是,有许多高三学生,在复习的关键阶段,都必须在家上课。
近年来,高考的考题除了考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也往往会将考生对社会热点、趋势的关注作为隐藏的考察点。可以预期,与疫情相关的信息、知识,将会成为今年高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比如刚刚出炉的深圳文综一模卷,就出了这么一道题:
“云游敦煌”是敦煌研究院、人民日报和腾讯共同发布的一款官方小程序,开放了丰富的莫高窟壁画资源,让观众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通过微信/QQ小程序,不仅观摩壁画,还可以了解壁画故事、观赏和配音动画剧、聆听语音解说,身临其境地在线游览敦煌。
新闻事件进入高考命题,这种思路上的变化,正在成为常态。还记得25年前,上海市第八届作文竞赛出了一道名为“《孽债》现象”的题目,要求学生针对当时大热的电视剧《孽债》发表观点,令不少埋头苦读不看电视的高中学生瞠目结舌,还引发了社会的大讨论:这样命题,是否合适?这还只是一场作文比赛,而非高考。
而现在,前有2017年“共享单车”成为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后有2020年高考模拟题里出现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不难看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于高考考察目标的观点已经发生了进化——一个单纯“读死书”,靠着题海战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考生,已经很难在今天的高考里轻松取分了。
其实,“云游敦煌”写进高考模拟题,还具有着另一个层面的意义——运用新科技、新技术、新渠道,传递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高考的题目,往往也正是命题者对社会观察的结果。作为整个教育行业最熟悉业务、最“懂”教育的一群人,命题人关注到的社会热点,也可能与教育的未来趋势相契合。
比如“云游敦煌”。有媒体报道称,作为在微信、QQ同步上线的小程序,“云游敦煌”上线10天,总访问量超过500万,独立访问用户超过100万人,90后占比超过六成。不难看出,这是一次让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接触、认知乃至创新传统文化的尝试。
分析这道题目,能够看出出题者的苦心:“敦煌石窟”原本就是中国古代与海外文化交流的象征,见证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而今天,移动互联网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助力,已经成为了今天中国对外交流的核心渠道。
从当年的“敦煌石窟”,到今日的“云游敦煌”,小小一道题目,却考量了学生多个方面的认知:它不但考察学生是否知晓敦煌的艺术价值、敦煌在中国古代文化交流史中的特殊地位,还考察学生对“数字化技术手段”含义的理解,甚至考察学生是否知道“微信小程序”是什么,有着怎样的普及性。
用新技术传播传统文化并非孤例,也早已进入教育界的视野。早在2019年6月,浙江省的一份初三考题中便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浙江省初三考题出现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下的两大赛事,一道出的是音乐大赛《古画会唱歌》,一道是动漫大赛《故宫回声》的主观题。
可以想象,一位学生通过寻找课本上的史实,印证这样一首现代歌曲与传统古典文化瑰宝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史实的理解会更深,对于曾经在深宫中少有示人的国宝们,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情。
如果我们想得更深远一些,会发现“云游敦煌”代表着一种亟待重视的、与传统教育互补的新教育模式。
因为今年的疫情,许多学校开始以网课形式授课。但大部分的“网课”只是将传统的课堂线上化了——通过网络会议系统,依然是一个老师讲,一群学生听。而对学生来说,需要补上的还有一门“网课”:那就是如何用好互联网,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十多年前,人们经常批评应试教育的一个理由是:应试教育侵占了学生几乎全部的时间,让他们甚至无法生活自理。比如,有的孩子对课堂知识对答如流,却连鸡蛋都不会剥,扣子都不会缝。
而到了今天,当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可以不带现金生活、工作好几天,但“断网”几分钟便会让人感受到不便。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虚拟世界”,而是与实体世界深度重合、相互依存的社会基础设施。使用互联网高效搜索信息、获取知识、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已经成为剥鸡蛋、缝扣子一样的生活细节,甚至更加重要。
对于考生而言,通过互联网获取到的知识,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考生和老师、家长们往往都在头疼:以前只要背熟、做会,就能拿到高分,可现在的考试范围越来越广,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越来越多,怎么办?
这时候,通过互联网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便成为了“刚需”。事实上,因为新技术的运用,互联网上的知识传播具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考题中的“云游敦煌”,在“虚拟敦煌”中“云游”的用户不但能够观赏到精细的壁画,还能够了解壁画背后的故事,甚至自己动手DIY制作敦煌风格图案的丝巾,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们来说,“玩”一下“云游敦煌”,可能比按着头读上一章历史课本更能激发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热情和理解。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中国国力与世界地位的不断增强,与“文化自信”的中国传统文化成果将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热点,也势必逐步影响到高考的命题思路。通过现代技术让尘封故纸堆的传统文化重新拥有生命力,“活化”起来,将成为一种潮流。而对于考生们来说,用这种方式学习、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将可能在考试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编辑:晨晨 关注他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