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应该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劳动无贵贱,职业无高低。

  目前,咱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是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经过了9年义务教育之后,这场分流就第一次到来了,决定这场分流的就是中考成绩。咱们国家的普高、职高比例一般来说是5:5,甚至有的地方是4:6,这就意味着可能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上不了高中!将来你是上普高走高考升大学,还是上职高毕业就业或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进修。这是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抉择。

  退一步说,即使你过了中考的独木桥,挤上了当地的示范高中,但将来升入985大学和211大学的可能性固然有,但你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被这些高校淘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僧多粥少”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也许,这就是目前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的“教育分流”。其实,还有一种教育分流也应引起大众的重视,这种分流更有实际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从根本上说,教育分流的本质就是“合理”的资源配置,也就是说教育要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是什么教育就往某方面分配些什么。

  今就拿护工当做话题。生育政策的改变,间接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中度老龄化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极度缺乏护工。

  因为我们的老年人需要被照顾,而且需要大量的年轻人去学习护理。这个缺口目前测算少了500万。

  什么样的人才会去做护工照顾老人呢?从目前人们的普通观念来说,应该是成绩差的。为什么呢?

  打个比方,一个拆迁户家的小孩,中考没考上高中,你分流他到职业学校去学护理专业。他可能去当护工去照顾老人呢?而目前的现实是我们之前一直在城市中招收的老年护理类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放弃了工作。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去做护工。

  原因很简单,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大城市本地人的子女。人家家里有套房子收租,衣食无忧,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去做护工照顾老人呢?何况这职业说出去自己的脸上也无光!对他们来说,票子不愁,面子最重要,他们没必要从事这份工作。

  护工收入即使一点都不低啊,可是人家并不缺这个钱啊。所以给这些人投入教育资源,让他们去学习老年护理,就是浪费国家的钱。

  什么样的人适合呢?

  出身农村(还包括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父母没什么钱,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中考成绩不是那么好的。这些人是送他们去读个二本三本学个高大上的yes还是分流进职业院校学习类似护理类的专业好呢?

  我们不妨放眼当下:

  全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当中,只有1%的人可以上985,剩下的多数都是普通人。他们能不能在社会上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才会真的决定社会是不是稳定。我们不应忘记,社会的稳定是靠99%,而不是尖端的1%。

  教育分流带来的才是社会的稳定。因为多数人都能在教育分流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这套体系从德国发源,在新加坡发扬光大之后,一直都是非常有利于社会稳定的。

  当然,若真的如此分流会有点难度,小编认为首先是观念上的问题。

  人们首先应消除职业歧视,在孩子小时候就给他们介绍各类职业,让他们早早了解,等到高中毕业再做选择,因为高中教的知识也是生活中用得着的。能考上什么学校过上什么样的生活,靠的是每个人自己选择的目标和努力的程度。

  我们的社会应该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劳动无贵贱,职业无高低。

  有网友表示:歧视的原因就是收入和工作环境的差别,现在人不想如何改变这些,净看着别的工作更好,费尽心思要进入他认为好的工作中。我认为这种想法根本不现实。

  一位在养老行业打拼多年的网友透露:“护工收入低,工作时间长,特别是陪护失能老人的护工,工作琐碎,非常辛苦,你们见过半夜不时起来陪着失智老人不能睡觉的护工吗?有的,真的有。而他们的收入,远不及月子保姆。所以护工干长得长的很少。”

  这位网友反应的可能是纯护理工作。

  在此强调一点,我国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养老行业是朝阳行业,护理方面的需求很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护工和纯护理不是一个概念。但无论是对护工还是纯护理工作,小编希望社会能对这个行业工作的人给予充分的重视。比如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若有关部门能在这方面对就业人员出台些优惠政策或者有补助的话,目前的就业缺口会有所改善。

编辑:晨晨 关注他的微博

相关文章